位置: 首页 > 动态 > 正文

“爱心专座”谁来坐?互敬互助才是文明的“本分”

2023-05-17 10:52:52 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

(相关资料图)

近日,一段拍摄于地铁车厢的视频引发热议。画面中,一女士本来坐在“爱心专座”上,看见有老人上车后让座,虽然该老人很快落座,却依然不停谩骂,称这个位子必须要“空着”。

究竟孰是孰非,还得就事论事。“爱心专座”设立的初衷确实是为了给有需要的特殊群体提供便利,这是文明社会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。很多地方法规也对爱心专座有明确表述,提倡“老、幼、病、残、孕妇及怀抱婴儿者优先上下车,其他乘客应当主动让座。”但在上述事件中,这位女士已经主动为老人让座,且当时车厢内并无其他需要让座的乘客,本身并不存在抢占行为,更没影响他人的正当权益。所谓“空着也不能坐”之说显然过于霸道无理了。

这已经不是“爱心专座”第一次引发争执了。从“老人强行拉扯女孩”到“孕妇怒斥晕车男子”,当事人的嚣张态度乃至暴力举止令人生厌。而一场场纠纷下来,也在舆论场上掀起“要不要让”的争论,随之更出现“让是情分,不让是本分”的说法。

平心而论,普通座位或许存在“自愿与否”的探讨空间,但“爱心专座”毕竟带个“专”字。身体状况良好者“临时坐会儿”当然没问题,但必要时还是需要礼让相应群体。就像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、出门在外需要排队一样,虽无法律强制约束,却强调道德自觉的重要性。

话说回来,维护公序良俗不能要求单方面付出,彼此理解、互相尊重是基本前提。公共交通本就“搭载忙碌”,谁都有疲累的时候,谁都有疏忽的可能。有需要时礼貌问询,被礼让后道声感谢,也是文明闭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。

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和成熟,都离不开环境的支撑。就现实来看,一是要强化对“爱心专座”意义的宣传,让社会善意真正落到实处。比如,很多城市为特殊群体提供地铁出行预约服务,可由专人引导至“爱心专座”;也有交通公司提前为孕妇等准备“关爱徽章”,方便其他乘客有效识别。同时,更要强调善意的相互性、尊重的相互性,礼让是文明的本分,互尊互敬也是文明的本分,让爱心流转起来,减少不必要的矛盾,更能从根源涵养互助互谅的社会风气。(关末)

关键词:

上一篇:【全球独家】田径赛场捷报频传的背后
下一篇:最后一页